字节强推融合归因:20%增效是真是假?广告主跪着数钱还是被当韭菜割?

3月开始,有不少买量员反馈,字节巨量即将强制实施融合归因。

字节强推融合归因:20%增效是真是假?广告主跪着数钱还是被当韭菜割?插图

简单说,要想投广告,产品必须接入巨量SDK。
官方对外的说辞是:升级后归因率高达100%,还能投到之前曝光不到的人。
马可听替大家翻译一下:这不是马上就要全量UBA了嘛,我得搞点准备动作,所有在我这里买量的产品数据,我都要看到,这样才能给你们推精准流量不是么?
众买量员齐呼:所有投巨量广告产品的新增、日活和留存你都能看到,你简直就是数据太上皇啊!
太上皇看到了哪家数据好看,直接对着抄一个,凭借流量能力干死小作坊,坐收渔翁之利,这TM也太爽了!
之前也不是没干过这种事,看游戏行业一直是广告消耗占比最大,这不前几年就宣布入局了么。
虽然游戏业务在23年年底经历过一波“解散”,不过后面又起死回生了,还是不死心。
字节反问: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爽快感你懂吗?
AppLovin这种既有媒体,又有游戏研发,还做广告归因的公司,都把游戏部门给卖了,所以你的游戏能成吗?
胡扯了这么多没用的,还是带大家来看具体的细节变化吧:

一、归因准确率:

字节强推融合归因:20%增效是真是假?广告主跪着数钱还是被当韭菜割?插图

之前是安卓靠Android ID+OAID,IP+UA兜底,iOS靠IDFA+CAID+UA+IP,有一部分用户是归因不到的,影响跑量模型。
现在巨量SDK搞了个精准归因ID,号称能达到100%归因。
我跟做广告技术的专业人士请教了下,达到100%只是非常极端的个别情况,我们先来看下这张非常有误导性的解释图:字节强推融合归因:20%增效是真是假?广告主跪着数钱还是被当韭菜割?插图
之前是:
点击广告---点击按钮吊起Appstore---开始下载---下载完激活
接入巨量SDK后:
点击广告---点击按钮吊起Appstore---开始下载---用户返回界面后跳出自动打开弹窗---下载完直接打开注入ID
做上面那张图的小子真鸡贼,明明步骤增加了,你把图片上面用安卓,下面用iOS,安卓本身就多一个落地页步骤,到最后接入SDK后步骤反倒浓缩减少了,就这骚操作,怎么让广告主相信平台不偷偷搞猫腻?
看到这里想必大家明白了,增加了一个自动打开同意弹窗和下载完后自动打开产品的步骤。

举个例子:

假设有100个用户在抖音点击广告并下载了产品A,其中80个按照图里面的要求点击广告,跳转落地页下载,并且同意下载完自动打开产品A,在抖音一直打开的情况下完成了下载,并且最后自动打开了产品A,那针对这80个人而言算作100%归因,而不是针对100个人的100%。

如果你同意了自动打开,完了把抖音关了去干其他的去了,那么最后归因还是会失败。

好家伙,这文字游戏玩的,着实是666!
字节强推融合归因:20%增效是真是假?广告主跪着数钱还是被当韭菜割?插图
联调里面的第九步,把这个步骤讲解的很清楚。
这样做的原因:
1、防止被抢归因,极端情况用户点了抖音广告后,在下载过程中光速又点了一个腾讯app里的广告,然后又光速回到抖音,这个时候从抖音自动打开产品的时候,会被判定归为抖音渠道;
2、防止数据外流,之前大家都能拿到传统的设备ID,双方匹配做归因;现在改了后,广告主只能拿着自己获取的ID去巨量端口验证是否有点击行为,有的话进行匹配,这个过程中巨量获取的ID信息不主动外露,减少了隐私政策风险;

二、归因的人群茧房问题

字节强推融合归因:20%增效是真是假?广告主跪着数钱还是被当韭菜割?插图

之前:
有一些无法获取到设备ID的转化用户,不能精准归因;导致机器学习会倾向于去学能精准归因到目标行为(比如付费)的用户,那些无法精准归因的用户一直学不起来。
接入巨量SDK后:
提高了归因率,这样那些之前机器没办法学习成功的人群,也能随之顺利学出来了。
这个说法嘛,还是太官方,本质上是为了全量UBA铺路的。
全量UBA后,广告系统会更依赖机器学习建模,归因越精准,广告学的越好。
所以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把用户的识别ID搞到手,怎么实施这个计划呢?
那就全都给我接我的SDK,所有在我的平台上投放广告的产品的激活、付费、留存等数据我都能看到。
然后我搞个自己的人群数据库,给人群分别赋予标签或者巨量专属ID,只要时间够长,只要数据够多,我肯定能学成功,这样到时候UBA就贼牛逼,分分钟干死买量员。
想想都令人激动,但有一个bug,广告主会搞假回传,就像训练AI一样,你喂的全是垃圾数据,学出来就是垃圾。
这个怎么解?我目前还没想清楚,不过未来肯定会加大对假回传的打击力度,或者想尽办法降低假回传的效果,毕竟用来学习训练的数据,是这个时代最宝贵的资产。

三、去重

字节强推融合归因:20%增效是真是假?广告主跪着数钱还是被当韭菜割?插图

之前可以不全量回传,现在强制全量回传,实时去重,这不是废话么?

四、助攻

字节强推融合归因:20%增效是真是假?广告主跪着数钱还是被当韭菜割?插图

全量回传的数据,巨量流量的助攻行为也会拿来学习哦。
举例:小王早上刷抖音的时候看到产品A的广告,点击后未下载,晚上刷微信文章又看到产品A广告,点击并完成下载,根据last click规则,最后小王归因给广点通渠道,而抖音算助攻渠道。
之前这个助攻大家是不用来机器学习的,现在接入的巨量SDK后,巨量的预归因和常规归因的数据,广告主都能看到,由广告主自己决定归因给谁。
但是巨量自己会把自己参与助攻的数据也拿来学习,比如上方的案例,巨量学习助攻数据后,可能在小王早上到晚上之间,更多的曝光产品A的广告,这样小王更大概率被归因为抖音渠道。
这招确实妙!所以文档里面说的,成本不变情况下,投放效果增加20%是真的可能会实现的。
这20%是凭空出来的吗?当然是其他渠道损失掉的,这么看其他广告渠道也肯定会跟进这项规则,不能吃哑巴亏呀。
字节强推融合归因:20%增效是真是假?广告主跪着数钱还是被当韭菜割?插图
新旧归因细节,在这张图更好对比。
其中,新增加了一项获取IDFV的iOS设备ID,IDFV跟IDFA有一些区别,简单来说:

IDFV,同一开发商下的不同app信息共享,也就是同一个用户装了抖音、飞书、头条,获取到的IDFV是一样的;

IDFA,同一设备下的不同app信息共享,是针对单个设备的归因;

现在字节体系的APP,大家可能安装了不止一个,比如我就装了头条、抖音、飞书,西瓜视频,这样字节体系内共享我的IDFV信息,配合起来做归因,也可以用来训练字节自己的用户数据库。

这样之后,即便我在抖音广告下载产品的时候拒绝了授权IDFA,归因也会比之前准确。

并且平台上真实数据量越多,归因越准确,平台自身归因优势也更大。

同时,为了防止广告主的侥幸心理,专门列出了错误案例:
字节强推融合归因:20%增效是真是假?广告主跪着数钱还是被当韭菜割?插图
好,到这里,基本上就把融合归因的细节,以及字节这样做的目的分析完了。
那么广告主怎么办呢?
不接不让你建广告了,还想个蛋子办法,先接入了再说吧。
要不要回传数据骗系统呢?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,我就不多当狗头军师了。
最后,感谢引力引擎对成文帮助,原文档里文字游戏太多,其中非常多归因细节有专业人士解释才能了解透彻!
大家如果有国内产品的归因需求,不想自建的,就找引力引擎!!!

引力引擎:一站式买量发行中台,主要给国内app游戏、工具、小游戏等发行团队提供归因监测、数据埋点分析和批量搭建广告计划后台。团队核心成员来自字节腾讯等头部媒体平台广告算法部门,成立2年多已合作200多家游戏,工具,网服等行业客户。

目前引力引擎已支持巨量融合归因,精细化回传,素材roi终生统计,买量自然量用户行为精细化分析,iOS归因高匹配,AI托管广告计划,头部媒体批量搭建广告计划等功能,引力引擎处理好的数据均可拉回自建中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