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告优化师如何玩好算法模型?这些方法只有小部分人才知道
你是不是经常听到某些童鞋说,要想广告跑的好,算法模型得玩好!初入竞价优化的童鞋,听了一脸懵,老板听了,觉得这货肯定行,高低得给一个高价值期待值~
算法模型,其实是各广告平台的机制,给出的外在表现那就不得不提OCPX了,其中ECPM公式是核心也是广告曝光的生死线:
ECPM = CTR(点击率) × CVR(转化率) × CPA(出价) × 1000
各广告平台通过ECPM值决定广告竞争力,而竞价童鞋们可直接操控的变量只有CPA(出价)和CVR(转化率),那么讨巧玩法也就在这2个地方可以有实操的可能性了。其实常规的优化的方法也就是分别在CTR和CVR上,咱们先聊大力出奇迹的玩法。
在CVR上做动点歪心思,系统不知道真实转化情况,全听咱们汇报,每10个真实转化多报2个假数据(适合新计划冷启动),据说某游戏公司用这招3天跑出百万流水,但是,要用真实设备号伪造,别用虚拟参数。聪明的童鞋会问,多报为了起量,那么可以选择少报吗?
当然可以,每10个转化只报8个(适合过滤垃圾流量),有做电商的某童鞋在电商大促期间靠这招把ROI从1:2拉到1:3.5。对,也有但是,搞太狠会被系统判定转化差。
因此,操作的核心指导是虚报比例控制在10%-15%(避免CVR异常触发风控),再如初期扣量拉低了CVR,导致计划难以放量,可适当调整出价来拉升ECPM,以避免计划崩盘,后期可以逐步调出价,或者配合系统的自动调价工具打掩护。
除了以上玩法,还有修改埋点,平台给的定义是平台的标准释义,通俗讲,如果是要求回传表单,就把提交了表单的动作上报给媒体,但对于做社群投放的童鞋来说,可以讲加微行为上报在表单的接口中,通过调整埋点位置,人为操控转化漏斗深度,影响CVR计算。
比如,某游戏行业竞价童鞋,将“激活”埋点从“启动页”后移至“注册页”,过滤低意愿用户,某短剧/小说投放童鞋将“激活”定义为“首次广告展示”,降低用户门槛,提升拿量能力。都是根据自身的需求,人为调整回传上报的数据,思考得快的童鞋,可能也会有疑惑了,这有风险吗?那肯定是有的,不过按照下面方式,可以有效规避一些坑。
新老计划用不同埋点策略,确保调整后的CVR值处于行业合理区间(如付费率15%-20%),避免流量暴跌;埋点改动后前3天要人工盯数据;留10%-20%预算跑真实转化计划当对照组。
最后一种玩法是打时间差,对于投放游戏或者APP内付费童鞋来说,通过用户行为建模,预测高潜力转化设备号并提前回传,缩短转化延迟,提升ECPM竞争力。
一般要做好用户分层,基于LTV(用户终身价值)或付费率,筛选高潜力用户,通过模型预判,在用户真实转化前,提前上报预测结果,拉高系统预期的CVR值,这一步,需要公司具备模型搭建的运营及技术团队,是做个这个事情的前提,这里面讲到的模型不是广告平台的模型,而是基于自己用户平台上的模型。
总之,这些非常规的玩法,总是有收益与风险并存,各媒体广告平台也不是吃素的,这里就需要童鞋们具备卡BUG的能力,不断试探,不过,为保健康的账户投放运营,可以拿新主体或者新户进行跑测,切勿将全部心思用在这里。
而对于正常的优化,再来看ECPM的公式,其中CTR和素材、文案高度相关,童鞋们针对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的受众画像,梳理痛点/卖点/痒点,制作出优质的素材,撰写吸引力的文案,来提升CTR。而对于CVR,重心就落在落地页或者咨询的话术上了,也是一样的逻辑,结合产品或者服务的受众,做针对性的页面布局及话术引导。在不拼出价的情况下,CTR和CVR背后对应的优化操作,才是竞价童鞋们的着重关注的地方,除了会搭建账户、调整出价外,内容打造方面,也是童鞋们提升的方向。
为保证您的权利建议注册用户可永久查看或下载内容,未注册用户资源有效期仅 15 天且下载或查看次数受限,建议注册后兑换下载以享受更多权益。
若游客在成功支付兑换积分后页面未显示下载按钮,请先行刷新页面;如刷新后仍无法下载,可联系客服,提供支付单号及金额截图,经核实后我们将重新发送兑换资源。
声明:
◉ 本网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收集整理、仅限于学习研究交流使用,本网站无商业用途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
◉ 如网站内的资源侵权或损害了您的利益请务必联系删除。
◉ 用户查阅或下载后禁止用于任何非法商业途径,如侵权、倒卖等应由用户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