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度竞价推广来的线索客户意向度不高,要不要停了?

最近有人问:百度竞价来的客户总在"打哈哈",这种情况要不要停推?
当竞价推广从"精准获客神器"沦为"无效线索黑洞",是该壮士断腕停掉投放?还是另寻破局之道?
当无效线索超过警戒线时,80%的企业第一反应都是“立即停投”,但这可能让你错失黄金机会。百度竞价仍然是企业不可替代的精准获客阵地,核心在于两点底层逻辑

1. 用户主动需求的稀缺价值

根据《2024中国数字营销白皮书》显示,搜索广告用户需求明确率≥68%

2. "低质量"本质是筛选机制失效

竞价推广就像扑鱼,你得选对渔网,才能捞到想要的鱼。
关键结论: 搜索广告是唯一能精准拦截“需要解决问题的人”的渠道,停投等于把主动上门的客户送给竞争对手
竞价推广从未失效,失效的是粗放式投放思维。与其纠结是否停投,不如改变投放思维,从"抢流量"到"筛流量"。
解决方案

线索有效率太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创意、关键词、页面、相关性问题,另外还有表单是否有验证,必填项是否过少。

1. 自我检查

首先要检查账户搜索词、创意、页面以及转化组件的相关性,比如:创意有没有规避人群?关键词有没有规避人群?页面有没有设置门槛,规避无效人群?

其次要查看转化通道是否设置合理,要保证每一屏必须有随时可点按钮;

另外还要检查转化通道的引导文案是否有效果?要注意不同模块内容使用不同的引导文案。

2. 创意优化

创意在竞价中的作用是什么?有人可能会说是打动用户。其实这仅仅很浅层的一个作用,它的真正作用是在打动流量的同时,控制它。

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创意规避掉低意向人群,在控制点击率的前提下升高线索质量。

具体包括:提高搜索词与创意相关性,规避无效人群;创意要突出用户需求点,给予承诺;创意内容要与页面首屏强相关,另外可以运用一些高级样式。

3. 着陆页优化

用户点击创意进去的第一个页面就是着陆页,这是将潜在客户转化的重要环节,因此要把90%的精力用在首屏,做到着陆页与关键词高度相关。

其次,不同需求的词,如果差异比较大,可以放到不同的页面(用基木鱼去承载不同流量),让更多的关键词得到转化后,才能获取更多的流量。

另外,可以用内容圈定受众,在页面上介绍门槛,大概费用,以免过多转化不了的人群进行留线索。